深度挖掘粟文化根脉 打造杂粮之都品牌
#行业资讯 ·2025-08-20 15:29:25
辽宁省朝阳市位于辽冀蒙三省交界处,实有耕地面积927.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776.03万亩,粮食种植面积680.25万亩。2024年粮食产量63亿斤,其中玉米55.42亿斤、谷子2.64亿斤、高粱3.83亿斤、大豆0.27亿斤。2024年粮食产业实现总产值59.1亿元。
辽西地区杂粮种植历史悠久,朝阳是中国粟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小河西文化时期(距今约10000年)发现了薏米种子,兴隆洼文化时期(距今约8000年)发现了碳化黄米,赵宝沟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年)发现了碳化小米粥,红山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年)发现了碳化小米。2023年,国家文物局在京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距今5800-5200年前后,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是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权威机构解读和出土实物证明了历史上辽西地区是杂粮之都,朝阳是粟文化发源地之一。
7月14日,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朝阳分会场暨朝阳市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在朝阳市举行,大会通过讲述中国粟文化发源地故事和杂粮之都故事,以核心文化为引领充分展现了朝阳杂粮产业发展优势。
一、朝阳杂粮产业优势突出
一是粮食产量大品种多。朝阳市粮食产量连续5年突破60亿斤,2024年达到63亿斤,杂粮年产量7亿斤。朝阳市是东北三省一区最大的杂粮交易市场和集散地,年杂粮加工能力10亿斤,其中谷子接近5亿斤。
二是杂粮品质优良。朝阳地区种植资源得天独厚,地处北纬41°谷物黄金种植区,阳光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种植出的玉米淀粉含量高,小米香醇厚道,杂粮甜度高、口感好。经多年检测,朝阳玉米一等品占比在94%以上,2023年占比达到了98%,高粱、谷子、杂豆一等品占比高于92%。
三是产购储加销链条较为完整。朝阳市有优质粮油基地84560亩,参与合作社农户13900户;粮食收储企业129家,完好仓容244万吨;粮食加工企业202家,各类粮食专业设备2600多台(套),年加工能力150万吨。
四是粮食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建平县惠丰源粮食加工公司自建千亩生产基地,并与合作社开展订单种植稳定小米来源,2023年产值达到6800万元,销售额达到6400万元。建成了7个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其中辽宁绿谷农业公司是东北最大的小米加工厂,年加工13.5万吨,带动3万多农户从事杂粮生产,每户年增收超2000元。
五是品牌体系初步建立。朝阳杂粮有较好的市场知名度,21个品牌获得“辽宁好粮油”称号;地理标志产品18家,其中“建平小米”2024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名录;辽宁省知名农产品品牌29家,品类涵盖小米、红豆、绿豆、高粱、黍子等。
二、朝阳杂粮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一是杂粮企业小而多,缺少核心企业、核心品牌引领。全市共有杂粮企业88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仅有1家。有杂粮品牌135个,没有全国知名品牌,辽宁省好粮油、辽宁优品、地理标志品牌仅有73个,有些省级品牌市场占有率低,知名度不高。
二是杂粮产业链条短,缺乏高附加值杂粮产品。全市杂粮加工企业多为谷子加工、高粱加工等,基本处于简单的磨粉、碾米、脱壳等初级加工,粮食精深加工企业仅有13家,加工产品主要以酒、小米油为主,加工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特征不明显。
三是杂粮品牌价值不高,区域品牌创建任重道远。朝阳小米、朝阳杂粮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但未建立标准领跑者激励机制,未形成朝阳特色区域公共品牌。在培育一批具有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朝阳食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以核心文化为引领,
创建杂粮品牌体系
杂粮产业发展需要核心文化引领,杂粮品牌创建更需要注入文化元素,中国粟文化发源地+杂粮之都是朝阳市杂粮品牌创建的核心特点。
一是在品牌创建中植入文化核心。借助国家文物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和权威机构解读及出土文物实物,再现辽西地区和朝阳的历史文化。突出粟文化发源地文化特色,融合朝阳杂粮独特全产业链优势,倾力打造中国粟文化代表品牌。
二是在全谷物产业体系中抢占先机。紧紧围绕《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围绕关键技术、关键产业等进行深度对接,力争将朝阳杂粮纳入全谷物产业体系,创建朝阳杂粮全谷物品牌。利用此次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的胜利召开,推动朝阳全谷物产业发展。
三是推进杂粮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探索谷子、高粱、荞麦等深加工技术,引进头部企业,围绕杂粮吃干榨尽目标,打造杂粮加工全产业链,形成更多的杂粮产品、更多的应用场景,拓宽杂粮用途,注重发展杂粮品质和杂粮品牌。
四是进一步提高杂粮产量和品质。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杂粮加工企业作用,按照“企业+农户+基地”专业化生产模式,创新农企联结、利益互补机制,实行统一优良种子、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管理标准、统一产品加工。建立朝阳杂粮种植、管理、加工有机管理标准体系,逐步提高朝阳杂粮品质。政府研制种植杂粮奖补方案,多策并举通过定向杂粮品种投入、定向智慧农业服务、定向产品订单收购等模式,建立稳定的优质杂粮生产基地,推动杂粮生产总量稳中有增。
五是建立起核心文化引领的品牌创建体系。政府负责文化品牌的植入、地理标志体系的建立和保护;企业负责核心企业品牌和特色企业品牌的建立、培育、保护和使用。注重运用粮食交易大会、辽洽会、广交会等平台和新媒体手段宣传朝阳杂粮品牌。本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朝阳分会场专门设立中国黍粟文化、优秀杂粮种业、优秀粮食产品、特色农产品品牌、文旅产品展示五个展区,集中宣介朝阳优秀杂粮品种品牌和粟文化历史。
转自: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宣教中心
(作者为朝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